1. 宏观:通过季度融资会议看贝森特的美债管理思路——2月美国财政部季度融资会议(QRA)
4. 固收:春节后首周,供需两端整体仍偏弱——经济数据与利率市场表现追踪(2025/2/3-2025/2/9)
7. 环保公用&ESG:绿色转型步伐坚定,催生电力环保行业投资机遇——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宏观:通过季度融资会议看贝森特的美债管理思路——2月美国财政部季度融资会议(QRA)
2月美国财政部季度融资会议(QRA)显示长端债务净供给平稳,助力美债收益率回落:2月5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落9.24BP至4.414%,2年期美债略回落1.86BP至4.185%;虽然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迅速回落也与1月ISM服务业PMI低于预期等因素有关,但其与2年期美债降幅的差距和开始回落的时间显示,其回落的核心原因应是美国财政部的季度融资会议(QRA)所致。作为新任财长贝森特接棒耶伦后的第一个QRA,除了2025上半年的债务发行计划外,也可以借此和贝森特近期的采访一窥以2028年3%赤字率为目标的贝森特的短期和长期融资战略以及对美债和美元的态度。
QRA显示贝森特短期延续的耶伦的策略,中长端美债供给不对收益率形成上行压力:2025年一季度的短债净供为3640亿美元,对应的两年及以上债券(coupons)一季度净发行预计为4510亿美元;10年期国债的名义拍卖量预计依然维持在390亿美元-420亿美元/月,整体稳定。2025年二季度,短债净供给降低至-3820亿美元;两年及以上债券预计的净发行额度为5050亿美元,同样平稳。需要注意的是二季度的短债净供给减少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并非财政部已经开始缩减短期债务融资并增加长债的举动。尽管新财长贝森特此前曾多次批评前任财长耶伦更多依靠短债融资的短期策略,但他在政策利率、短端利率和期限溢价均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偏高位置的环境下,暂时没有改变 “未来几个季度中长端债券名义供给平稳”的引导。(Treasury anticipates maintaining nominal coupon and FRN auction sizes for at least the next several quarters”)这一引导的保留也暗示着特朗普政府和贝森特虽然最终希望恢复更多中长期债务发行,但在利率保持高位的情况下并不会“操之过急”,突然增发中长端债券并引发供给显著增加,使长端债券收益率进一步回升,使经济活动面临压制。
“降息”对贝森特来说可能是期限溢价的压缩:贝森特认为短期来看,此前耶伦治下短债占存量债务比例提升的策略不会发生改变。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偏高的政策和市场利率意味着当下加大长债增发从成本和降低赤字的角度考虑并不划算。贝森特也提到他在稳定市场对于美债的信心,包括接触美债的主要持有者并了解他们对债务上限的看法,以及保证美债绝不会违约。不过,从长期策略上,贝森特依然希望在利率降低后逐渐增加中长期债务占存量债务的比例:他在2024年就多次批评过耶伦在前端融资的策略,认为其可能造成投资机构期限错配、美国债务成本上升、流动性收紧下政府债可能发行困难等诸多风险。九游娱乐官网因此,如果长端美债收益率可以继续回落,市场仍可能在2025年末或2026年看到贝森特调整债务增发的策略。关于财政部和美联储的关系,贝森特表示他不会评论美联储的政策,即不会以财政强势干预货币政策。有趣的是,此前经常要求美联储降息的特朗普在2月2日表态,认为美联储近期暂停降息的举措是正确的(right call),这很可能也有贝森特的功劳。贝森特认为降利率的关注点不是美联储的政策利率(和基本跟随政策利率的短端利率),而是降低影响无风险利率等的长端美债利率,这也就意味着“降息”对于贝森特来说不是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和短期市场利率,而是压低通胀预期和期限溢价。
2月的QRA和财长贝森特(Bessent)的态度可能意味着:(1)短期中长端债务供给仍然稳定,不会激增,供给侧并不对美债收益率构成上行压力。(2)从更长期考虑,贝森特似乎仍然希望通过中长端债务进行融资,耶伦此前的短端增发是权宜之计。(3)贝森特倾向于通过压制期限溢价控制长端收益率,而非通过特朗普直接施压美联储降低短端收益率,进而带动长端回落;特朗普近期认为美联储暂停降息是正确举动的表态也可能是这一态度的延伸。(4)因此,在贝森特希望通过压降通胀和市场利率来“降息”的情况下,长端美债收益率在年内仍有交易性机会。
1. 美国劳动市场和经济数据超预期上行的风险;2. 美国银行系统意外出现流动性问题的风险;3. 特朗普政策超预期刺激通胀的风险。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1)行情表现:本周(2月3日-2月7日),全球权益市场表现明显分化。其中,港股和A股涨幅居前,韩国、越南、印度股市主要指数小幅上涨,欧洲股市主要指数小幅上涨,美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日本、泰国股市主要指数跌幅居前。(2)本周港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恒生指数、科技指数、国企指数分别累计上涨4.49%、9.03%、5.44%。港股市场行业层面,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九游娱乐官网原材料业涨幅居前,分别上涨9.55%、7.37%、5.66%。(3)情绪面: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1808.30亿港元,较上周上升511.31亿港元。本周日均沽空金额为196.28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成交额比例的日均值为11.12%,较上周小幅上升。南向资金延续净流入,本周净流入规模为48.28亿港元,较上周减少42.49亿港元。(4)估值与风险偏好:截至2月7日,恒生指数PE估值为9.54倍,较上周上升3.72%,处于2010年以来39.42%分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较上周五下行9BP至4.49%。港股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率达到5.99%,处于2010年以来从低到高25.03%分位。(5)AH溢价:截至2月7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较上周下行4.07点至137.24,处于2014年以来60%分位数的水平。
本周重要事件:(1)国内视角:2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八方面共18条政策措施,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集聚。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全国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再创新高。(2)海外视角:美国开启新一轮关税加征。2月1日,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10%的关税;同时,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2月3日消息,美国将暂停对加拿大加征关税至少30天,美国和墨西哥同意将加征关税的措施立即暂缓一个月执行。1月份,美国制造业景气度上升,非制造业景气度下降,但均处于扩张区间。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短期内,DeepSeek热潮和春节消费数据超预期促使投资者情绪更加乐观,带动港股估值提升。但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或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且美联储降息放缓背景下,港股流动性受压制。中长期看,港股行情仍取决于基本面情况,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国内促消费政策实施,港股公司盈利预计稳中有增。总体上,展望未来,港股预计震荡上行。配置方面,第一,科技板块依然具备较高投资机会。特朗普当选后,科技方面中国国内自主可控逻辑的重要性提升。第二,在国内扩内需、稳消费等政策刺激下,当前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港股消费股有望上涨。第三,在海外不确定因素扰动下,港股高股息策略仍具备吸引力,尤其是积极进行市值管理的央企高股息标的。
事件:近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相继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通过各自的平台和资源,实现了DeepSeek在多场景、多产品中的广泛应用,为AI技术的普惠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电信:天翼云自研 “息壤”智算平成国产算力与DeepSeek-R1/V3系列大模型的深度适配优化,成为国内首家实现DeepSeek模型全栈国产化推理服务落地的运营商级云平台;
中国移动:移动云全面上线DeepSeek,全版本覆盖、全尺寸适配、全功能畅用。现已全面兼容DeepSeek所有主流版本,灵活应对多样化业务场景需求;
中国联通:联通云与DeepSeek实现多场景深度对接。联通云已基于“星罗”平台实现多规格DeepSeek-R1模型适配,并在全国270多个骨干云池预部署,接入多种产品场景。
DeepSeek不仅具备更强性能,同时也显著降低训练与推理成本;运营商具备全国最大的流量通道以及数据积累,同时云业务硬件基础较强,云服务普及度较高,全面接入DeepSeek,有望加速应用的发展,带动云业务持续放量。
此次DeepSeek开源模型推出后,我们认为大模型的重心逐步从预训练转移到了后训练,推理端算力规模有望提升,对于硬件端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运营商对算力底座的投资有望与应用端的普及形成良性循环,资本开支的投入逐步转化为规模化提升的回报,协同运营商的通道优势,形成人工智能应用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占率的提升。
AI算力推动通信企业再发展,看好运营商为代表的国产算力相关板块。运营商盈利能力、现金流资产不断改善、资产价值优势凸显,持续增加分红回馈股东,运营商业绩持续增长或超预期,5G+AI“收获期”大有可为。当前运营商云业务发展如火如荼,DeepSeek对于成本端的降低有望协同运营商云业务部署以及运营商的海量数据资产,推动运营商第二曲线的快速增长;同时,国产算力对于DeepSeek的适配有望拉动国产算力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固收:春节后首周,供需两端整体仍偏弱——经济数据与利率市场表现追踪(2025/2/3-2025/2/9)
基本面高频跟踪:受春节及与往年时点错位的影响,生产指标表现分化,整体偏弱;房地产指标同比大幅回落;通胀物价板块涨跌互现;物流板块环比回落,交通回升。本周生产指标分化比较明显,部分产业受春节影响较大;房地产指标同比同样受到春节影响均同比大幅回落;通胀板块价格表现不一;物流板块环比表现均下跌,但节后出行带动交通环比回升。
生产与开工表现分化,整体偏弱。生产相关数据方面,本周表现不一,部分产业收受到春节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是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大幅回升9.54个百分点至29.38%,但由于春节时点往年错位等影响,绝对值水平仍在全年低位;PTA负荷率本周小幅回落0.24个百分点,高炉开工率持平于78%。
需求端主要是地产大幅下行。房地产方面,本周整体亦受到春节影响,30中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和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面积(数据滞后一周)同比分别变动-61.97%、-91.62%,均大幅回落;而乘用车销量(数据滞后两周)同比转正至17.43%。
物价指数涨跌不一。生活资料方面,食用品整体价格涨跌互现,其中猪肉平均批发价、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数据滞后一周)环比分别变动-1.4%、0.2%;生产资料方面,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数据滞后一周)环比上行0.5%,原油价格同比回落2.9%。
物流环比表现回落,交通回升。出口物流方面,本周整体下行。其中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综指SCFI环比回落7.27%,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滞后一周)环比回落12.73%;城市交通方面,一线城市地铁客运量在节后回升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较上周春节期间大幅上升,但仍不及春节前水平。
债券市场表现跟踪:本周利率债一级市场发行规模整体回升,各类别均上升。二级市场利率表现上,长、短端利率均下行,收益率曲线整体小幅陡峭化、利差回升;公开市场资金2/3-2/7净回笼10213亿元,下周逆回购到期规模16052亿元。
一级市场发行情况:利率债发行方面,春节后首周发行规模整体回升,发行国债、地方债、同业存单分别2720亿元、1400.58亿元、5353.1亿元,规模分别较上周回升2720亿元、1332.01亿元、5271.6亿元,主因上周春节假期开启仅1个交易日;而相较于上上周春节前三者分别发行4100亿元、4455.54亿元、3929.7亿元的规模,本周国债和地方债发行仍相对有限,但存单发行已明显回升1423.4亿元。
二级市场利率表现:截至2/8,本周10Y-1Y期限利差较上周回升5.23BP,国债收益率曲线较上周整体小幅陡峭化;1Y国债收益率较上周下行7.65BP收于1.23%,10Y国债收益率较上周下行2.42BP收于1.61%。
公开市场操作及下周重要数据:2/3-2/7资金净回笼10213元;截止2/8,下周地方政府债计划发行1615亿元,逆回购到期16052亿元。下周主要关注将公布的1月CPI、PPI,以及社融等数据。
1. 国内经济基本面超预期回升影响债市主线. 股债跷跷板深度演绎风险;3. 国内政策增量节奏超预期的风险。
优质影片助力,春节档大盘表现亮眼:2025年1月,全国电影大盘复苏明显:全国1月电影票房63.70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增长146.6%,环比增长171.0%。此外,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档期内票房95.11亿,观影人次1.87亿,档期票房和观影人次均打破档期影史纪录。影片方面:《哪吒之魔童闹海》领跑票房榜,档期内票房48.40亿元,贡献了档期内总票房的50%以上,截止目前,影片累计总票房已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
游戏市场规模再创新高,自研游戏出海增速亮眼:2024全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游戏用户规模达6.74亿人,同比增长0.94%。细分市场来看,2024年我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销收入2382.17亿元,同比增长5.01%。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销收入679.81亿元,同比增长2.56%。此外,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面对全球游戏市场增速放缓、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国内游戏企业积极应对,表现依然出色。
营销大盘阶段调整,细分品类趋势分化:据CTR媒介智讯,2024年1-11月广告市场同比上涨1.7%。从行业(大类)的广告花费变化看,2024年1-11月,化妆品/浴室用品、娱乐及休闲、邮电通讯、服装行业同比上涨均超10%,是广告市场的投放主力。
DeepSeek发布R1模型,推理成本显著降低:1月20日,DeepSeek发布其DeepSeek-R1模型,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 OpenAI o1 正式版。DeepSeek推出的开源推理模型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大幅降低了企业接入门槛,有利于应用端的开发创新,将极大地推动AI应用生态的蓬勃发展。其通过强化学习实现了低成本与高性能的结合,其发布并开源为行业生态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并且有望加速推动在影视、广告、社交陪伴等多个领域应用落地。
随着春节档大盘复苏态势明显,整体消费板块需求侧有望持续回暖,传媒重点板块业绩企稳确定性高,叠加AI技术的不断突破,相关行业或将受益。看好后续业绩根基稳定或有明显外围因素改善的弹性品种。建议把握AI应用、顺周期可选消费、央国企改革三条主线。
AI技术发展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内容监管风险;行业竞争的风险、相关技术应用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周板块行业行情回顾:本周(2月3日-2月7日),31个SW一级行业中,交通运输行业累计涨跌幅为0.01%,位列第27位;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1.98%。
航空机场基本面跟踪:根据OAG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0日,中国至主要海外目的地国家航班量较2019年恢复率:美国27%、德国81%、法国65%、英国112%、意大利122%、荷兰77%、日本76%、韩国78%、印度尼西亚77%、马来西亚125%、新加坡106%、泰国79%。
油价及汇率:截至2025年2月7日,布伦特原油价格报收74.66美元/桶,周环比-1.33%,较2024年同比-5.74%,较2019年同比+21.14%;截至2025年2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价格报收7.1699,周环比贬值0.00%,较2024年同比贬值0.91%,较2019年同比贬值6.88%。
航运港口基本面跟踪:集运:截至2025年2月7日,SCFI报收1897点,周环比-7.27%,同比-14.48%;CCFI报收1415点,周环比-5.98%,同比-4.40%。分航线来看,CCFI美东航线%;CCFI美西航线%;CCFI欧洲航线%;CCFI地中海航线%。
公路铁路基本面跟踪:铁路:2024年12月,铁路客运量实现2.36亿人,同比+11.54%;铁路旅客周转量实现659.18亿人公里,同比+2.16%;铁路货运量实现4.55亿吨,同比+8.46%;铁路货运周转量实现3295.96亿吨公里,同比+4.60%。
公路:2024年12月,公路客运量为9.58亿人,同比+2.05%;公路旅客周转量为399.73亿人公里,同比+2.02%;公路货运量实现37.81亿吨,同比+3.20%;公路货运周转量实现6852.58亿吨公里,同比+4.76%。
快递物流基本面跟踪:快递:2024年12月,快递行业实现收入1378.9亿元,同比上升13.6%;快递业务量178亿件,同比上升22.3%。12月快递业务单价为7.75元/件,同比下降13.61%。
航空板块来看,进入2025年,伴随国际航班加速增班趋势延续,叠加“924”一揽子政策出台后内需提振,2025年民航出行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供需格局优化叠加油汇价格向好,几重因素边际改善下,票价市场化空间进一步打开,航司有望迎来量价齐升局面,盈利水平或进一步增厚。
机场板块来看,当前机场板块对于免税协议重签扣点率下降的悲观情绪基本已被priced in。未来国际线客流恢复仍将为机场板块主要看点。同时,一揽子政策驱动下,宏观经济及内需消费进一步复苏,也为2025年商业板块客单价提升提供了动力。枢纽机场免税协议修订情况及有税商铺招租进展还需再关注,虽未来免税扣点率大概率难以回归疫情前高位水平,但确定性预期下,向下空间有限,且重奢品牌加速入驻有望带来新的价值增长点。建议把握机场板块的底部布局机会。
跨境物流板块来看,宏观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国内内需整体不景气、本土制造业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对外出口成为关键布局方向,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发展提速;中观角度来看,我国本土制造品牌出海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了我国跨境电商全球扩张的节奏。在此基础上,我国“出海四小龙”在全球范围内业务逆势崛起,进一步催化跨境电商需求迎来一波加速增长动力。我们认为,跨境物流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环节,年内有望获益于跨境电商景气向上的行情。
快递板块来看,当前电商新业态加速发展,头部快递企业发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行业仍具成长性。2B/危化物流方面,2025年,2B物流行业或继续受益于一揽子政策,需求提振效应更加显著,量价表现转暖向好的趋势强化。叠加行业竞争格局继续优化整合,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公司市场份额或进一步稳中有升,业绩潜力释放可期。
环保公用&ESG:绿色转型步伐坚定,催生电力环保行业投资机遇——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造成全球气候治理的四大赤字。《巴黎协定》于2015年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关键协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与国际影响力。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全球碳排放第二大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承担着重要责任与义务,然而,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首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拜登政府于2021年重新加入协定,近期特朗普上台后再次签署退出行政命令。我们认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及相关领域造成了全方位冲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国际气候治理受阻、气候资金缺口扩大、能源市场加剧分化、产业转型压力加剧。
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坚定前行,全球领导力有望强化。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基本确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4年以来,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初步成型,通过“十四五”规划、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系统推进绿色转型。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彰显领导力,有望填补美国退出后的领导力空白,具体表现在:1)与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合作,推动建立对线)依托“一带一路”平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共建绿色合作机制;3)积极推动全球绿色技术共享,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技术支持;4)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企业气候信息披露逐步与国际接轨,并积极参与碳足迹等国际绿色标准制定。
泛能源行业是碳排放主要来源,新能源发电举起能源转型大旗。2021年,我国能源行业、电力/热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量的47%、26%。基于此,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泛能源行业脱碳成为重要抓手。得益于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和设备制造产业链的日渐成熟,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实现后来居上,于2020年前后赶超欧美领跑全球。目前,新能源已成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力,2024年新增装机357GW,同比增长22%,占同期全部新增装机的83%。截至2024年末,国内新能源累计装机1407GW,占同期累计装机的42%。展望未来,短期来看,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将超过300GW;长期来看,2030年末新能源累计装机将超过28亿千瓦,较2024年末实现翻倍增长。在量增逻辑确定的基础上,目前消纳和电价问题对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扰动。但我们认为,2024年以来利好因素呈现不断累积趋势,行业拐点渐行渐近,具体表现在:1)针对消纳压力,电网建设提速,容量电价、辅助服务政策的持续出台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增强对新能源发电的接纳能力;2)针对电价压力,一方面,政府授权合约机制未来有望在更多的省份推广,带来稳电价预期;另一方面,碳市场扩容、碳配额收紧,叠加绿电消纳责任权重向重点用能单位分解有望激发终端用户绿电消费积极性,未来绿电环境溢价有望持续走阔,部分对冲电价下行压力。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值仍有提升空间。过去十多年来,我国持续对环境污染治理进行投资,2023年投资规模为8723亿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保投资占据大头,2023年分别为5668、2693亿元,占比65%、31%;剩余为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展望未来,受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驱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仍有提升空间,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2023-2030年复合增速约为7%,我们预计环保行业的主要受益方向包括火电、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衍生出的排放监测设备/系统需求(含碳监测),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资源回收再利用、合同能源/节水管理、环卫等服务需求。
国内新能源装机增长空间广阔,且当前面临的消纳、电价问题随着政策频繁出台有望迎来边际改善,看好绿电企业左侧布局机会。此外,新能源的长期发展有赖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不断增强,传统火电机组的可靠性价值、灵活性价值在未来有望得到充分定价,看好火电企业收益结构、估值重塑机遇。
全社会用电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风、光等自然资源条件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月初以来自主品牌主机厂陆续发布2025年1月销量数据,同比来看,受益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头部自主品牌销量取得同比增长;环比来看,部分品牌凭借2024年末爆款车型积累的在手订单实现春节期间的更平稳过渡,如吉利银河星舰7EM-i、小鹏P7+、MONA M3等,销量环比明显表现好于整体市场,多数车企销量的环比下滑符合季节性规律,主要受到春节消费淡季以及月初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空窗期带来的观望情绪影响。近期新能源品牌密集推出2月优惠购车政策,主要包括尾款抵扣、0息金融、选装优惠、置换补贴等,预计将带来消费者观望情绪的缓解,另外,新能源提车周期较长不利于春节前快速交付对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意愿下降的影响在节后消除,叠加地方政府对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细则的快速落实,预计在政策与车企的合力推动下,新能源渗透率将于2月快速回升,车市销量预计将在春节过渡期后于3月起恢复。
公司将于2月10日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高阶智驾能力有望成为公司产品在2025年的核心竞争力,并引领汽车行业“智驾平权”趋势加速,公司1月海外销售乘用车6.6万辆,同比+83.4%,环比+16.1%,年初以来公司在海外市场不断取得突破,承载量7000辆的第三艘滚装船“BYD HEFEI”顺利启航、承载量9200辆的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深圳号”顺利出坞、新进入韩国、萨尔瓦多等市场、新品海狮07在墨西哥、匈牙利等地上市,预计2025年公司出海将继续取得亮眼表现;吉利1月销售26.7万辆,同比+24.9%,环比+27.0%,其中银河销售9.4万辆,同比+134.0%,环比+35.0%,E5推出最高5000元保险补贴、4000元置换补贴、2年0息等优惠;极氪销售1.2万辆,同比-4.7%,环比-56.1%;领克销售新能源1.6万辆,同比+24.0%,环比+8.0%;奇瑞1月销售22.4万辆,同比+10.3%,环比-24.9%;长安1月销售27.6万辆,同比-1.7%,环比+10.0%,其中深蓝销售2.5万辆,同比+44.2%,环比-32.8%;启源销售1.1万辆,同比+2.2%,环比-35.1%;阿维塔销售0.9万辆,同比+25.0%,环比-20.2%;鸿蒙智行销售3.5万辆,其中问界销售2.1万辆,同比-36.5%,环比-30.7%,智界销售1.1万辆,环比-35.6%;小鹏1月销售3.0万辆,同比+267.9%,环比-17.3%,重回新势力交付榜首,并在X9上推出行业首个5年0首付0息购车方案;理想1月销售3.0万辆,同比-4.0%,环比-48.9%;零跑1月销售2.5万辆,同比+105.0%,环比-40.8%,在全系产品推出尾款抵扣、增换购补贴、金融贴息、选装补贴等优惠;蔚来1月销售1.4万辆,同比+37.9%,环比-55.5%,推出首付20%+5年0息、1万元选装基金、免费换电券等购车优惠;小米1月销售超2万台,已连续4个月超过2万;特斯拉在全系Model 3与旧款Model Y推出8000元保险补贴+5年0息金融方案。
本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分别为+1.63%、+4.13%、+1.98%。汽车板块的涨跌幅为+7.38%,涨跌幅位列ZX30个行业中第4位。分子板块来看,乘用车、零部件、销售及服务、摩托车及其他、商用车周涨跌幅分别为+9.95%、+7.73%、+5.65%、+1.7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