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宣城市宣州区成功列入全国首批23个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之一,争取中央资金1亿元。
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绿色循环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持续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稳步推进尾水治理,采取鱼菜共生、设施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多种生产技术模式,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生态循环和节能增效目标,渔业发展初步实现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创新渔业提质增效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工作的新局面。
目前,该区共发展各类生态渔业27万多亩,创建绿色健康养殖基地16处,其中国家级骨干基地2处,达到了用药减量5%、配合饲料替代率80%的目标。
连日来,在宣州区狸桥镇慈溪村,该区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慈溪片区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挖掘机挥舞着长臂、转动着履带,正来回穿梭于养殖池岸,对沉淀池等池塘进行改造。
慈溪村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总投资420万元,主要开展池塘整形、清淤、护坡、进排水、生产道路、电力工程、管理用房等配套工程建设以及尾水治理工程等,还购置了增氧机、监控等生产设备。
慈溪村由原慈溪村、白马村、太保村3个行政村组成,横跨卫东联圩、狸桥联圩两个万亩圩口,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以山场、水面发包费和增减挂钩项目补助为主。多年来,慈溪村因塘口基础设施薄弱、水质差、路况差、供电不足等因素导致出租费用低、养殖户养殖效益提不上去。
今年9月底,慈溪村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村里的大事,也是老百姓期盼了多年的喜事。
“改造完成后,我们村的塘口会发生大变化,基础设施条件好了有利于科技化养殖,不仅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会大幅提升,村集体水面发包费用也会翻上一番。”慈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良明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告诉笔者,项目建设工期为4个月,预计12月底全面完工。项目涉及慈溪村集体水面1200余亩,涉及120多户养殖户受益,其中电力改造和道路改造完成后可受益农户达900余户。
“项目建成后,我们将继续做好后期管护跟踪服务,尤其是用电方面,积极与狸桥电管所做好对接,保障养殖户用电需求和用电安全。”陶良明说道。
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是该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之一,项目的设施可进一步夯实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区渔业养殖水平。
在狸桥镇东云村,罗氏沼虾繁育与高效设施养殖及冷链加工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该项目位于宣城市清水家庭农场。
走进宣城市清水家庭农场,只见2000平方米的钢构大棚拔地而起。大棚内,10多个陆基桶安装完毕,工人们正在忙着对养殖池进行砌筑。
“项目于今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12月中旬完工。”宣城市清水家庭农场负责人符清水介绍,项目总投资240万元,九游娱乐登录占地面积3000亩,主要分罗氏沼虾繁育和冷链加工两部分,建有循环水养殖车间、水产品加工车间和虾苗车间。九游娱乐登录
“罗氏沼虾作为2023年农业农村部渔业主推品种,以江浙沪粤地区计算,市场年需求量约50万吨,苗种需求500亿尾以上。”符清水介绍,即将养殖的马口鱼是江浙沪地区主要高端消费品种,目前市场供应量不足,价格一直维持在高位,特别是苗的需求量较大,适宜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近年来,宣城市清水家庭农场加强与浙江淡水研究所技术合作,该项目建成后,将引进推广国家级新品种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以及马口鱼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逐步打造苗种繁育、养殖生产、运输加工的全产业链型“富民产业带”。
罗氏沼虾繁育与高效设施养殖及冷链加工项目是宣州区工厂化养殖设施设备提升项目,也是该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弥补了该区罗氏沼虾苗种繁育的空白,更是标志着该区在设施渔业建设上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以来,我区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围绕养殖生产基础设施、水产苗种生产、生产服务保障等方面,在水产养殖重点区域打造一批生产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显著、设备装备领先、生产方式环保、经济效益突出、辐射带动有力的渔业绿色循环发展样板,示范引领我区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宣州区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吴文彬表示。(吴舒婷)